今次預算案對財金政策着墨不多,唯一落力推銷的是發展債市。財政司長曾俊華說,投資環境目前面對利率處於低水平,是推出債券的適當時機。有市場人士表示,債券市場目前的確供不應求,但也有經濟師質疑政府推債券的成效。

本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,卻只得股市活躍,債市規模落後於歐美甚至亞洲國家。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旗下的《亞洲債券觀察》,去年本地政府及企業債券的金額,佔本地生產總值(GDP)不足40%,較其他主要亞洲國家低。消息人士引用金管局綜合統計的數據,顯示07年本港發債額佔GDP約65%,同樣低於馬來西亞、韓國及新加坡約100%的比例。渣打香港定息策略師張淑嫻就指出,本港發債比例低,只因政府沒有資金需要,毋須發債,但企業發債規模仍然不俗。但她坦言,本港債市二手市場的確不活躍。原因有二﹕企業較易透過股市及銀行融資、亞洲投資者普遍傾向投資股票。

政府消息指出,目前是發展債市的適當時機,因為股市、樓市下滑,息率回報維持在低水平,投資者尋求優質債券,這是得到市場人士的認同。有企業銀行客戶經理表示,客戶渴求購得企業債券,無奈供不應求。

不過,政府債券的票面息率料不高,投資者的投資意欲有多大,仍須評估。中信嘉華執行副總裁兼司庫陳鏡沐表示,由於政府債券屬最優質,但不及外匯基金票據流通(後者可向貼現窗抵押取得隔夜資金),息率應介乎外匯基金票據與企業債券之間。債券不易在二手市場交易,通常要持有至到期,也窒礙「散戶」的投資意欲,可是市民除了把資金放在銀行存款收息,其他定息產品的選擇並不多。有市場人士曾指出,出現雷曼迷你債券事件,與「中間路線」產品的真空不無關係,如有更多針對零售市場的優質債券,可以滿足散戶的需求。